2025上海书展即将启幕,8月1日,上海市出版协会、上海出版社经营管理协会、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联合发布2025“上海好书”半年榜,成为市民读者逛展选书的一份指南。
此次评选参照“中国好书”选书和分类标准,按内容分为主题出版、人文社科、文学艺术、科普生活、少儿读物五类,优选适合大众阅读,体现上海出版专业学术见长优势和出版门类齐全特色,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精品畅销图书。30种新书入选,其中主题出版类3种,人文社科类12种,文学艺术类6种,少儿类3种,科普生活类6种。
部分上榜好书
多本上榜图书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筑梦苍穹:顾诵芬》是“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顾诵芬的传记,讲述了他立志航空、研制歼-8、战略引领、育人奉献的一生,展现了其科学家精神与党员风范。复旦大学出版社的《中国发展经济学》从“人的全面发展”视角,针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创造的快速经济增长40余年的“增长奇迹”以及“脱贫奇迹”提炼出具有原创性和解释力的中国发展经济学理论。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飘扬的国旗:写给青少年的新中国成立故事》聚焦新中国成立前波澜壮阔的历史,讲述共产党从瑞金到陕甘宁边区,在困境中探索执政方式,领导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的伟大历程,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信。
聚焦中华灿烂文明,关注中华文明细节成为上榜好书的鲜明特点。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了不起的汉字》从文字学、考古学、历史学、教育学的多维视角,系统阐述汉字的起源机制与发展规律,古文字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出土文献在中华文明传承中的核心作用等内容,为理解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提供新的研究路径;《生于大宋:宋代的日常生活》为朱瑞熙关于宋代社会生活相关方面的研究,包括称谓和排行、避讳、押字、刺字、文身、簪花、民间家族组织、休假、节日、婚丧礼仪等。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中国绘画:元至清》聚焦媒材发展、画派分化与地域间互动,在历史原境中立体勾勒元、明、清三代绘画的发展轨迹,以更全面的视角重新理解中国绘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玩物采真:中国古代游戏史》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游戏在中国的发展演变以及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等,揭示游戏在民智启迪、民俗传承中的多重价值,全面展示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游戏文化。
多本上榜好书聚焦海派文化,展现上海的底蕴和风貌。上海远东出版社的《上海图鉴·黄浦江》用丰富的图片,精炼、准确的文字展现黄浦江如何滋养城市发展、推动航运旅游,并见证上海崛起为国际都市的历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上海出品:1848—2024上海品牌故事》精选10个上海百年经典品牌,关注老字号的诞生、适应、融合与壮大,展现品牌从传承到融合式创新的转变。
聚焦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以全球眼光看世界,上海出版人奉献一批力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地中海文明共同体:从公元前3000年到轴心时代》以“文明共同体”概念为核心,广涉公元前3000年到轴心时代之间地中海地区的文明体,对早期地中海文明进行了全景式考察,是融通世界历史、世界文明史与世界体系学说的原创力作。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罗斯福时代”丛书是历史学家小阿瑟•M.施莱辛格撰写的美国史巨著,是理解20世纪美国政治转型、自由主义发展与总统制演变的经典文本。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法国大革命史:1789—1815》从旧制度末期写到第一帝国覆亡,全面、真实、客观地为读者展现这场大革命波澜壮阔和反复曲折的全过程。
聚焦社会热点和科技前沿,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世界作为参考答案》是学者刘擎携手严飞写给当代人的一部反内耗指南;《探源——AI狂飙时代的管理常识与实践创新》以管理变革与未来图谱为双轴,解剖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命题,追问商业与社会的本质逻辑,解读AI时代的破局思维与生存法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游戏直播简史:重塑游戏、电竞与情感经济》带领读者进入游戏直播的幕后世界,理解内容创作、技术平台与观众互动之间的复杂动态。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何以量子——重塑世界的量子物理》回溯量子力学百年征程,深入解析量子通信、暗物质、超弦理论等前沿领域,引领读者探索物理学的未解谜题。
股票配资网站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