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江苏金融圈
原创:金融小强
7月28日,中国创新药龙头恒瑞医药(600276.SS/01276.HK)上演“双市狂飙”:H股收盘飙升24%至84.30港元,A股涨停报62.04元,创下近4年新高,市值时隔四年重返4000亿。
这场资本狂欢的导火索,是公司当日早间披露的重磅协议——与全球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GSK)达成创新药专利许可合作,首付款达5亿美元(约35.73亿元人民币),潜在总价值高达120亿美元(约857.6亿元人民币)。
860亿,刷新中国药企单笔license-out(许可授权)交易金额纪录;恒瑞医药A+H股狂欢,见证中国创新药全球定价权觉醒。
恒瑞医药与GSK的合作,堪称中国创新药出海的“标杆式交易”。
据恒瑞医药公告,与GSK达成协议的核心标的HRS-9821,是一款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 PDE3/4双靶点抑制剂,目前处于临床开发阶段,其独特优势在于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疗效协同。早期研究显示,该药能同时强效抑制PDE3和PDE4,可显著增强支气管舒张效应并产生抗炎作用,可覆盖更广泛的COPD患者群体,尤其适合对吸入性皮质类固醇或生物制剂不耐受的患者;
其次是制剂优势:有望开发为便捷的干粉吸入剂(DPI),与 GSK 在呼吸疾病领域现有的吸入制剂产品组合形成战略互补,加速商业化落地。
更具突破性的是合作模式的“规模化”。除HRS-9821外,双方将共同开发最多11个覆盖肿瘤、呼吸、自免及炎症领域的非临床阶段项目。恒瑞将主导这些项目的研发,直至完成包含海外受试者的Ⅰ期临床试验,GSK则拥有后续全球开发与商业化的独家选择权。
这种“成熟项目+早期管线”的捆绑合作,既体现了GSK对恒瑞研发能力的深度认可,也为恒瑞早期管线的全球化变现开辟了高效路径。
7月28日,在恒瑞医药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执行副总裁、首席战略官江宁军表示,此次与GSK战略合作,是恒瑞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GSK在药物研发、全球临床网络及注册申报等方面的优势,将加速恒瑞PDE3/4抑制剂及其他一系列创新疗法进入海外市场,有望为全球患者带来突破性治疗方案。
这笔交易对恒瑞的业绩影响立竿见影。5亿美元首付款,按当前汇率折算约35.73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公司2024年营收总额的约23%。
但是由于BD首付款并不一定是一次性确认收入,而是要根据研发和销售进度分批确认,所以对于今年业绩的提升暂难估计。
但是这样一个BD合作对于恒瑞的中期影响是确定的。若120亿美元里程碑全部兑现(涵盖开发、注册、销售等节点),叠加分梯度的销售提成,将对业绩将形成持续增厚。
对于此次交易,当日,恒瑞医药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表示,项目经严格筛选,旨在扩充GSK在呼吸、自免和炎症、肿瘤等治疗领域已建立的研发管线,且所有项目经评估均具有成为“同类最优”或“同类第一”的潜力。这为合作的价值兑现奠定了基础。
东吴证券研报表示,随着国内创新药管线质量的持续提升,未来国内创新药企业对外授权交易金额有望保持增长。对外授权交易的首付款、里程碑付款以及后续产品上市后的销售分成将为国内药企持续贡献利润。
此次与GSK的合作,并非恒瑞首次“出海”。据7月24日恒瑞医药官方微信公众号披露,自2018年以来,公司已完成14笔对外许可交易,潜在总额约140亿美元(不含此次与GSK的交易)。
金融小强观察到,本次单笔120亿美元的规模,几乎追平此前7年总和,标志着其国际化战略进入“质变期”。
这种突破源于深厚的研发积淀:
在管线厚度方面,据恒瑞医药官方微信公众号披露,公司已获批23款1类创新药、4 款2类新药,9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进入临床,400余项临床试验在全球开展,形成“上市一批、临床一批、开发一批”的良性循环;
在国际化布局方面,据官方微信公众号披露,恒瑞产品在40多个国家商业化,开展超20项国际临床试验,3款药获 FDA孤儿药认定,4款获FDA快速通道资格,今年5月H股上市,迈入“A+H”双平台时代,是加速全球化拓展、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的关键一步。
从行业视角看,恒瑞的爆发是中国创新药出海潮的缩影。
方正证券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创新药海外授权总金额同比增26%,2025年上半年首付款已超25亿美元,总交易金额突破500亿美元。翰森制药、石药集团等企业近期亦有重磅出海交易落地,显示中国创新药已从“单点突破”进入“批量输出”阶段。
恒瑞A+H股的暴涨,本质是市场对恒瑞“创新药价值重估”的集中释放。
高盛研报表示,当前中国生物技术公司整体市值仅为美国同行14%-15%,但其在全球创新贡献中的比重已近33%。
这意味着,中国创新药板块仍处于“价值洼地”阶段,全球资本重估才刚刚开始。
责任编辑:杨红卜
股票配资网站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