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总觉得搞茶室得砸钱买红木?
错了!
明代那帮读书人早用破阁子证明:有心比有钱重要得多。
项脊轩巴掌大的地方,归有光能写出"桂影斑驳"的意境。现在人学茶室,动不动就要整博古架配紫砂壶。真该翻翻文人空间的老底——当年就是穷书生在破屋子里搞出来的雅致。
寒窗苦读的儒生哪有闲钱?土墙漏风就挂草席,空墙单调就种芭蕉。关键是把生活嚼出味儿:漏雨的屋檐接水养铜钱草,掉漆的窗框对景框出竹石画。现在网红茶室搞流水造景,不如学学古人在墙角埋口破缸养睡莲。
最讽刺的是现在"品味"成了炫富遮羞布。有人非说没十万预算别碰茶室。可你去苏州看真古迹,窗棂都是杉木的,茶台就是块老门板。连故宫茶房用的都是普通青砖铺地。
要我说,项脊轩能封神恰恰因为"穷讲究":买不起太湖石?捡块漏透的煤渣当假山。置办不起香炉?瓦罐插根柏枝当清供。这种智慧比砸钱高级多了。
最近刷到95后租老破小改茶室。把楼道废弃防盗门卸了当茶桌,配电箱刷漆改茶器柜。评论区酸"寒酸",我看这才是真传承——明代文人要活到现在,准夸这丫头懂行。
茶室本就不该是奢侈品陈列馆。有心人拿咸菜坛子插野花,比土豪供个天价建盏更有魂。项脊轩要是精装修,哪来"风移影动"的灵气?没烟火气的雅致,不过是标本罢了。
股票配资网站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